返回

有味道的神鬼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1章 众以为慢神之咎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汴京失陷之后,赵二的子孙中,仅剩一个赵九骑着匹泥马逃走了。等他跑到南边稍微喘息了几口气之后,得知消息的赵家的臣属纷纷南下。很快,偏安江东的草头班子就搭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期间,有好几次,因为北人追索,赵九还领着一大群人飘落在了海上。好不容易等到完颜家自己扯皮无暇他顾,赵九这才稳住了自己的人马和地盘。

    可是,当赵九把行在安置在临安以后。在前面抵抗和防务的将士们给赵九报了一个几近噩耗的消息——军中无马可用!

    这可如何是好啊?自己泥马渡江的时候可是差点被北人追的屁滚尿流。在汴京的时候,那可是有着养马地的。虽说后来有些打折扣了,但好歹在汴京城周围还能组建几支骑兵。

    再不济,也可以举全国之力打造步兵重甲,再挑选些身材高大威猛的将士,组成重装步卒硬扛北边或者西边的铁骑。

    自己从北边逃到南边,对这地形地貌也大致清楚。下头的人也没骗自己,那些重甲步卒自己也见过。

    现在这情况。先不说上阵杀敌,单是让士兵们身着那沉重无比的重甲行走于防守路上,就足以将他们累得气喘吁吁、苦不堪言,甚至可能会活活累死在路上。

    该咋办呢?其实不光是赵九得到了这个消息,朝堂上的诸位大佬也知道了这个事。等赵九在朝会上把这事儿拿出来以后。

    谁也不敢轻易说话或者是轻易表态。这事儿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。不过,想着北人凶猛,而自己这些人在海船上又吞的命差点没了的事,主战的也好,主和的也好,都达成了一致:军中必须得有马!这不但关系赵宋国祚,也关系着自家性命。

    只是,为了怎么弄到马。一众大佬们又打起了嘴皮官司。有的说得效仿往日,民间养马,战时征召;有的则力主买马,立即解决无马可用的困窘。

    是选择“养”还是选择“买”?皮球你踢过来他踢过去,争得不亦乐乎。

    等到北人一支骑兵又迫近临安之后,意见终于定了下来。以买为主,以养为辅。而且,这事由兵部牵头,速速落实。

    接到这个任务后,兵部的一众官员们只觉得眼前发黑,心中叫苦不迭。究竟该去哪里筹措如此众多的马匹呢?

    北边,根本走不通。两方都是敌我关系,哪怕出再高的价格,别人也不可能把军马卖给自己。即使再求爹爹拜奶奶,很可能花费了大量的银钱,最后只得到几匹被阉割掉的驽马。

    再说,这马匹本身就是国之重器,对于任何一方来说,军事力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保障,谁会轻易拱手相让呢?

    一番苦思冥想之后,兵部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西边的秦蜀之地。

    一方面,川蜀地区尚在自家掌控之中,有着一定的优势;另一方面,自西夏覆灭后,如今面对共同的敌人完颜家族,赵家与川蜀百姓可谓同仇敌忾。或许可以借此契机,从陇右秦地获取一些优质的战马资源。

    很快,兵部的方案都端到了赵家和各位位高权重的大佬们眼前。看着这份方案,大家都是拍手叫好,纷纷赞扬兵部的同志们不错。

    于是,赵家人也乐得顺水推舟,大手一挥,去吧去吧,就按兵部的想法去做。

    南迁之后被精简缩编的马政机构便又重新独立了出来,还换了一个名字:买马司。不仅如此,这个新成立的买马司还根据行政区域进一步划分出了马所。

    就连被金人控制的秦地,赵宋朝廷也成立了专门的秦司。

    有着北兵压境的阴影在前头,对于买马司的人员选,从上至下都是慎之又慎,忠诚和能力都摆在了第一位。毕竟这事,关系到朝堂上所有人的身家性命。

    或许是因为多年的你往我来吧,秦蜀到江东这条线,更被一众大佬关注。按照兵部的要求,凡是从秦蜀地区采购而来的马匹,都必须逐一进行详细记录并备案存档,绝不容许有丝毫疏漏之处。

    为了防止下面的人弄手脚以权谋私,兵部还特意交代:凡是自秦蜀一带运抵而来的马匹,务必按照组别精心编排,并指定专人全权负责。

    同时,兵部向各地的马所及买马司颁布了明确律令,规定由四川司与秦司采购得来的马匹,以五十四匹为一个小组。

    每个小组不仅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士兵负责安保工作,还要安排足够的马夫照料马匹日常起居饮食等事宜,而后直接将这些马匹押送抵达临安城。

    而且每一次承担提领押解这一重要任务的,无一不是赵家信得过的亲近之人。

    尽管如此严密部署,但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。从那秦蜀之地前往江东的道路漫长且崎岖难行,其间山路与水路相互交错纵横,复杂无比。

    许多秦蜀过来的马匹,往往还没走到临安,就因疲劳或者是疾病,或者是受到惊吓,在路上死掉了,或者是逃散了。这种情况屡屡发生,令兵部的官员们伤透了脑筋。

    为了秦蜀之地马,兵部的预算是一增再增,甚至已经到了与户部之间剑拔弩张、几近要拍案而起对骂的紧张地步。

第21章 众以为慢神之咎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